南方大米反弹之后可能回落
2013-09-09
虽然大米价格呈现出节日上涨效应,但稻谷市场却依旧表现平静,除了早籼稻因托市收购而价格相对稳定外,中晚籼稻甚至出现小幅下跌,因此,本次南方大米的走强很可能仅是一次反弹而已,之后仍有可能面临回落。
首先,中晚稻陆续登场,供应压力将持续增加。目前,南方中籼稻已开始零星上市,价格相对较低,湖南收购价在1.30元/斤以下,湖北1.25~1.30元/斤,均较上年同期偏低,且低于最低收购价。由于中晚稻总量较大,占国内稻谷总产量的八成以上,季节性供应压力历来较大。虽然今年中晚籼稻因干旱面临产量下降的可能,但如果减产弱于预期,后期中晚籼稻市场仍将面临较大的供应压力,不利于稻米市场持续上涨,可能需要等待托市收购启动来化解供应压力。其次,节后大米需求减弱,上涨动力缺失。虽然中秋、国庆对短期大米需求有推动作用,但节后也往往面临着需求的下降,且其后一段时间内往往难以出现刺激大米需求增加的事件,节后大米需求难免清淡,价格回落的可能性较大。
再次,进口大米后期仍有回升可能。虽然5月份以来大米进口量同比下降,但后期仍有可能增加。当前影响我国大米进口量的因素:一是国内外大米价格,国内大米与国际大米两者的价差越大,越有利于进口增加;另一个是大米进口配额,由于美联储退出QE3的时间越来越临近,新兴市场遭受较大冲击,印度等国货币出现较大贬值,米价相应走低。
国内中晚籼米经过节前的上涨,价格有所走高。一低一高,两者价差拉大,进口利润增加,利于增加进口。
另外,国内大米进口配额为532万吨,长短粒大米各一半,当前国内进口以短粒大米为主。即便按照短粒进口计算,也达266万吨,而1~7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145.8万吨,仍有较大的进口空间。因此,后期大米进口量仍有可能增加,对国内米市的冲击仍将继续。